信阳考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34|回复: 1

2016河南特岗考试包过班论述题 这次应该能发对了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4 10: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简述如何养成良好的情绪。
) P3 D% L1 {! Q+ ~1 Y(1)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 U7 W7 c# x0 u' Y) {
(2)培养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x( D/ H' m) v' M. C/ l
(3)锻炼身体和培养幽默感;
, U: g+ [# f: h(4)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 A0 `" n4 ?- e5 {2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M& p+ v7 j/ |$ U) J% y; m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2)在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性格;(3)家长与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4)建立优良学生集体,形成良好班风与校风,提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5)注意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性格培养。
; u6 G. y* g; @$ D- W" J  
9 j  ]$ A7 O& @4 |; A3简述教师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f9 e  e6 c. h  ?
(1)合理地没计问题;
  D: [% q% A! D1 d, }. O. Q(2)面向全体学生提问;& @$ N4 y, |  J% T5 P  ]" l# O
(3)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
. U4 N' d1 W( M) `1 q(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 n1 C2 m/ ^0 `2 R, ]1 B! P
(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目然;4 n6 E" r, @/ m" w+ f
(6)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 ]- D3 a6 L) W9 p; q0 a, z4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9 D0 I" Z$ \& i# G+ l6 N
答: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d6 O: ?7 T' c6 n1 v0 H
5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 S- q( b# q# m1 ?4 {  @(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 U# I9 p9 \0 e7 T 简述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 r4 V+ {% Y) `
(1)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4 e9 K0 N; M; g  i( W7 q 简述思维的类型。
6 e3 `( B! U) s/ d(1)根据思维发展水平的不同,可以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D' J  T5 g4 ]7 @) J1 g: ~
6简述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c# e2 a1 y( X9 V/ J4 W5 Y
(1)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2)行为规范的示范者;(3)班集体的管理者;(4)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5)学生成长的合作者;(6)教学的研究者。5 [7 F7 ]: f( w/ W
1.知觉有哪些基本特性?
: g* E' b! }8 H  R6 Z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6 x7 S- b/ E' D7 S2 r4 }: e% K% S6 k  X
2.教师如何备好课?2 ]; b, g5 ~% U7 Q3 |& z% B
教师备好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
- o. m# ~- l& J) k( _(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书。
1 S; U3 O+ H( q7 h, r: M(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习惯。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作出准确的预见。7 U, a5 j) _" w9 P& }  i9 r
(3)设计教法。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如何把教材传授给学生,其中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教法等问题。6 S! @+ f' a# U- R+ M0 Z7 Z) l# e1 H
7说明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 _0 y6 s( p3 M4 h9 R4 X  J(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制约着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4 A- ~& I' v+ |- i0 M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8 [$ g$ f  ^! [# f) w9 y. ~
- L7 S9 N4 q) y0 U4 C2 a( Z: G, S8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有哪些知识素养?
4 O/ }0 U5 |: z. f- |(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e# z; p/ q5 T7 ?1 y* \2 c" B( U* m
5.人的思维分哪些种类?
# N9 |4 L) _4 J* I, W1)根据凭借物或形态不同可分动作(或行动)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律可分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3)根据思维过程指向性与答题目标不同分集中(求同)思维与发散(求异)思维。( M( i" a% b. D( a$ p
9二十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6 F2 }; R4 ?* e$ ~9 w( D7 z   (1)教育的终身化;7 X) G, x8 g3 H. [7 E
  (2)教育的全民化;
+ |  p+ ]& o2 @* f4 T   (3)教育的民主化;
& F; G+ ^$ I! D  H# N8 y( o   (4)教育的多元化;
0 K* f2 ]( X3 k2 Z) i# Q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 s% S7 D( H9 I! b( |   (6)教育全球化;3 x  _7 Q  A5 m, `
  (7)教育信息化;
7 N; d$ w9 P. _- d  T   (8)教育具有科学性。! ?7 u  {/ R* U8 B5 y
10试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g: F( }% B& v" e) E; ^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 n9 \( z. ~/ ^5 ]" E4 X. z
  ①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 {/ x. u( C% t+ s8 r3 n   ②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z: \1 D. e( q/ |0 E& M' Q' u   ③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
7 m8 Y- O2 X: l  S6 [. V5 c   ④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 C5 F+ k9 `9 Z. F8 }( O   (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 d' Q  i5 p' p& u& X" F   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f  c; H+ H5 D6 A* N
  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 q1 `# @1 x* l% ^# o   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 j3 S% S: q) Y# G' d9 E   ④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 v) Z; @; X! d) o4 Z11试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 A" x6 G6 Q( I! s+ S- @) l  H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1 }9 {6 ^  Y, n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 u3 a( F$ d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1 W: A0 b" G9 v: \+ `' K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 [. c7 g7 G% S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u! w* q* g) H6 E4 o  G: u  O  c
12一名优秀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职业素养?$ i* e. ~$ b" t- E0 a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3 v' K0 c$ \, V: \4 G  A5 I/ L5 A
  (2)教师的知识素养;
2 [7 g# }( S! Q/ b   (3)教师的能力素养;+ t$ v- r7 A( K( M
  (4)职业心理健康。
# f/ @0 x8 f0 ]  s- d( [   7.试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 X  r6 ]- g& _0 q   (1)师范教育;
9 r5 T7 N$ G( Z7 G" I* [; `" }8 A8 m   (2)入职培训;
8 t$ O: J; W& @& C3 _   (3)在职培训;# L1 A) U$ Z: H  y6 Q/ k& k5 ?
  (4)自我教育。
! P: X9 |, M- N, d) h* T13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 l% O8 Q2 y) c4 T' P
  一方面,国家和政府应对教师专业化形成系统的保障。( E( k  F  d" j5 M* L
  (1)加强教师教育;0 e7 w! C. O* `. a4 g5 f( u4 y
  (2)制定法律法规;, _; Y5 m: k7 a; P
  (3)提供经济保障。! z: d/ C3 b: k
  另一方面,教师个人需要为实现专业化应做出主观努力。' S8 j  x% V, q& l& p$ N1 p
  (1)善于学习;
7 N5 I1 B' [' w, i   (2)恒于研究;( W7 R% Z1 G- a+ G
  (3)勤于反思;* K2 f# h; P1 B" C) C: u5 @
  (4)勇于实践。 * _2 v, |( L- s0 {  a7 g" \/ X

% d, R6 A0 ]6 _, E14试述现代学生观。
$ _1 M! a. [5 A, F# T0 C# V; k: s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 c( \' Y& `6 G; P. s" l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 p; q+ c; l/ e1 ^7 W: u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9 F6 X/ r! G. ~! {" y7 X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 C9 J: l% c6 M7 K0 _   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0 x+ B2 N4 D" b0 [3 \, U
  (2)学生是独特的人
8 }0 s/ e9 m5 c# b! V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 D9 ^9 \8 R% c5 e0 v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 u# p/ m% M; E: }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7 j' }, ~/ p4 j4 o; O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o2 j5 b  ~* G2 b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1 O) [' O( c+ B/ u9 S2 d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V/ ^- a7 z& o" m1 }
  ③学生是责权主体。5 y( {( I( v! g$ b) @1 d
15试述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 g  c1 T' c2 b2 X9 o) Y- l   第一,首先教师方面应该做到:
! O( G4 s$ G. w5 ?/ l" f9 Q7 Y   (1)了解和研究学生;
  X3 y4 O7 b% M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 m# F, E& Y. v# _) j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 x5 k. h$ R" e# u3 ~   (4)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 x- R* O: Z- g   (5)发扬教育民主;
: ]2 r; }) A; I+ |5 |! u0 S   (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  o+ K4 y# W6 e! D
  (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8 v; Z; L3 d. p  @) ?   (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9 A+ Q6 I; f0 s: E( z: T+ W. |. y   其次,学生方面应该做到:! t, ?! V( E% c, m" f; a
  (1)正确认识自己;& }9 f- p- c' n; g  |' T1 d
  (2)正确认识老师。
# p5 R, h' Z: E   最后,其他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 y/ P- A4 ^9 a1 Q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 K! m2 S5 t+ [# T8 r0 L
  (2)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下健康地学习,这对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和价值。
' g; R4 j% M0 w16试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3 x% \4 l% L2 Z# f6 p3 @   (1)尊师爱生;4 C5 I$ A1 f, d% t
  (2)民主平等;6 s! U" k- p$ v/ D3 f
  (3)教学相长;
$ W3 B/ S2 p- ?$ C5 e   (4)心理相容。
$ p; B/ g8 N9 u3 O3 C. L5 W17论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8 v0 n' L# p) i' m& t   (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 d4 ^4 `8 G) u' t   (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K  Z! w. J. a- j
  (3)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g4 v$ F2 I9 X7 Z8 A5 ]- ]
  (4)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7 ?  Q# Z3 A! t! h   (5)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 \( _6 m0 c( X. [. d" T: U( O# e18论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9 {) b7 @. u/ |2 G9 G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 Q9 D. _( f* L) c3 _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2 `: u" ^/ p9 W0 l5 I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U. u9 D0 o  j! P, @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1 Y/ q  E/ z. T) r% X( `+ |+ u" q8 f19试述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
# v3 z: a- v4 }& T" i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3 V1 q- B( P/ `   这一类教学方法运用极为广泛,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四种。! l1 G& Z' n# a5 |5 Q% a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8 G9 n1 q2 w" D/ j2 A. \4 ^
  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直接性和真实性的特点,主要有演示法和参观法两种。9 `. g4 k$ y5 K" Q8 s! w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0 S; u# j) ]( s' k8 E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四种。  J+ {$ J1 r" @5 z/ ^/ b6 k, T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2 S! L% F; F$ X. J$ G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主要是发现法。7 V: h9 i( Q( K, [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3 O1 }4 C) c, W$ z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教学方法。
+ i/ H. j+ \: @( ^' m4 G   , K; G) O. j4 k" b
20试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 Z. [6 w8 K5 x% F. a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Y) v) X/ G' @! G, K; K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 X9 h! T3 [. d( Y. _* i3 ^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h7 g4 D7 u! o8 }$ t# O* w' [: e   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w# v/ \4 D; R7 R- Q
  ④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
+ i' T' }6 |" K2 }+ m; J8 L   ⑤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0 M% ]8 T& H' U  ^
  (2)班级授课制的不足  h: u" p( u) z6 T
  ①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3 `( e4 C9 s* u$ I" d+ p/ K  L
  ②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班级授课制中,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应部分学生;2 u; \. m" z2 ?4 C
  ③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6 L) g: [1 s3 f4 _2 q7 |1 v. J
  ④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 N. Q3 v2 ^) k; M1 v' J( ?21试述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h. G5 K3 K3 l/ m- S( X
  (1)教学目标明确;
5 w! F! Z" ?% P; s6 W+ L5 B2 u* y( x   (2)教学内容准确;) \" v  M6 y- n
  (3)教学结构合理;% B6 j$ N, y3 B' _8 G# f! L& T
  (4)教学方法适当;
6 @$ j! o. t, y  l- J$ l1 v8 ?   (5)讲究教学艺术;1 p5 Q: j8 r- C( [+ t
  (6)板书有序;
: s* q) g- _! A) q- k) I& L   (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0 g+ h; m$ t! k1 @! R$ U
22试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S3 z- C5 \" [: V* O  K5 R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j8 m: ^' z+ S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 E: R: _4 G: \9 H7 L7 N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G) G8 J8 y8 s+ M) x9 x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j5 p' N1 T7 g$ F. j# y6 e
' g( m! g/ a4 R( U+ \
23试述我国当前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趋势。
. U" Y$ j2 b2 U  T- N( B. ?+ a  l0 ]   (1)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 J: ^. c8 K+ H' d" Y# i  G& _5 }   ①中小学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未得到落实;
# i7 l4 _: F# R* r! O  b5 h   ②德育目标脱离实际且杂乱无序;+ W. |1 h. _0 y) w
  ③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脱节;
) N) T0 _3 o5 ?* V6 E   ④知与行分离,重视德育知识的灌输,轻视实践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养成;* Q3 i, F0 q) r, I
  ⑤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M; G+ w& K5 ?5 x, I$ R0 v7 B
  (2)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
9 E) Z* V! y, q( |* r' H; n4 Q2 x5 j   ①落实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
+ ]. F$ Z/ h, w   ②确立符合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
3 P6 a+ n% J  v; A- {+ P1 u( t   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方式,改进德育内容;1 B# L9 w. j4 O& E, ]) Z2 B
  ④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和形式;
$ O9 @* f) `( `( B* J   ⑤坚持知和行统一,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
; t2 @, z3 ?$ K; B5 q6 C5 R   ⑥因地制宜开展德育活动。
$ {: _9 N- x+ t. H" k7 n24试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 ~7 ?$ X! u8 b/ p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A( [0 G6 f1 ~5 u$ f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Q4 m5 m/ g  J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a+ f# g" o( p# v4 X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C) A% {4 ]! v6 _+ e! r: J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 T: l* }  B, K6 ]25试述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教师教学行为发生的变化。' |& Z/ T% g6 W: u5 z5 A" W! G+ Q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7 d& O7 G# }+ k5 \& Y( w1 C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8 Q  Z+ U7 e+ T% T5 U! H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 |2 n- g1 e9 S0 x7 n% K; G) s5 n" n   (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3 j, E- b- B- i; i
  28.试述新课程改革中新的教学观。4 o9 j% ~0 U, @" Z% }8 k
  (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 k- N1 G: ~9 }6 q: s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2 u$ V( E  o- w% _' _6 C# D4 ]
  (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2 \3 j+ t( [0 N0 T4 o' Q. q   (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7 |" r2 d' J- w1 k# L26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应遵循哪些原则?1 A3 p" j# O* d& ~/ a3 Y7 b
  (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 j! d1 I& C* C, @/ O. R   (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 @) U8 i/ F- T, Q% R   (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t9 J& M6 w  P3 c4 Z2 X# m2 }
  (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x5 j4 [3 C* ~$ X
  (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 j) @* W  V6 t   (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y# m; b' P. M8 V, @8 z! ~6 t. n- u
27试述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7 q0 X: P; r: T6 _! T( F. Y; @7 o   (1)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2 i: w$ w. K7 M3 G5 k( c8 B! J
  (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 ~' H# d  z) q# c1 F
  (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 w% x, z4 L* c) y3 @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 w7 N1 z' o. O: j5 E   (5)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
- M9 z) G% H& s; E3 ?   (6)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9 Y* e" q7 Y. K" H2 I3 }28试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0 P' F' V0 T) f; s# t1 E7 L   (1)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
* c% j# D3 Q$ c- x   (2)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 {" S" C4 Z2 s3 e4 ~- z
  (3)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 t9 ?4 P+ ]" u5 {8 h& O
  (4)磨炼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 v( f; Q1 k1 E# v2 x: i$ Y; K! A; \
  (5)确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y0 W" _/ ]9 E" Q/ Q# f- s
  (6)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8 v; ^4 r4 h7 l$ x2 E! D29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w1 r, W! e. j2 J3 k3 y- E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 j: G: w6 V4 N( Q3 E' `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 c" u# H) Y) @. {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E" S# z" Z5 r# w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1 g9 B( j# H4 n( M. X: [2 d" H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3 T+ f4 S8 u- h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 F, t+ D% j& {$ `' |( |30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是什么?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8 X3 I$ n! [5 |) Y# q   (1)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g/ `  q: Z$ U5 ?9 @5 D
  (2)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重在智能的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性目标,重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与方法是关键性目标,是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的途径。可以说,知识与技能是物质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动力,过程与方法是策略,三者是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有机体。
: U. ~' P' U3 O6 [' k, J, y8 m31论述知、情、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 `" A$ c9 t" O; `2 ]   (1)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 o$ e" A" }6 s# W: M, |0 B9 i& \   (2)认知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基础,情绪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知过程;
4 R4 [& W' W; O$ V/ ^7 o( w. @6 N3 R   (3)认知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知过程;
8 }1 c. \9 n4 U5 f  l+ Z6 l* J   (4)人的情绪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绪情感。
% G$ y4 k: H- s3 u+ A% w32.试述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H( l5 C  T4 A8 Z; X: W, X4 \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首先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的安静;其次则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如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再次要考虑学生本身状态,如不易过度疲劳,讲课内容符合学生需要,引起学生无意注意。* ~1 k6 y' H1 h- b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一方面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目的越明确,注意越容易集中;另一方面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如课堂提问。同时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间接兴趣。
, o/ ?) s+ N8 f5 {1 \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如上课之初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形成有意注意;讲授新的内容时,设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讲授重点难点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形成有意注意,等等。; c/ j5 ^. P# S( w% T2 {8 D' {
33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 v! o% ^6 g* o. ?1 z1 L6 g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 o" Z0 @) K; j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b9 V9 }& |/ n, l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
1 I9 j5 j$ p' ]2 q! D- A& g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 K( Z4 r1 j( u7 ?9 w& n. I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 S6 @- l- T, W3 x* m# Q   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如学习的坚韧性、独立性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应教会他们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
& t' l2 P* g$ y4 C6 I. Q34试述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0 E4 K; @/ a7 e5 V/ C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 K4 {; M( `$ u. M+ R+ H) M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 A* v" S0 _% N3 A" b2 j2 c   (3)对材料进行精细的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Q6 Y) `2 B% |. ]0 a( F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3 ]9 R  a% C2 t' }/ d  q! |. z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0 L9 A7 H9 m9 l, G8 z! N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4 k0 r( |% d& e' G. f  
+ j$ f5 h7 s3 X7 Y$ @35联系教学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 l, H& _6 u6 W  @* d   创造性想象是学生目前和将来从事创造活动的心理条件。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需要做到五个方面。: i7 L" j2 O5 {0 d8 J4 q- o
  (1)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手段和运用不同措施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改进表象的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
4 w0 ?8 h  l, k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 f$ Q8 }' I+ ]3 P
  (3)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想象并不是凭空产生,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除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储备为基础外,还需要大量的知识经验。
5 ~" A5 Z5 Z" D/ `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绘画、手工、雕刻以及文艺演出等活动,都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 ]# R8 J4 H5 B$ |# z3 J. a! a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积极的幻想对学生的想象活动具有直接推动作用。
% k) {' J5 f+ M# c8 N36联系实际,论述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8 n. H' R) D& c3 T) `   教学是引导学生获得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 K8 O. e4 F+ G0 {( ?8 V; J2 _3 v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 o& E8 Q+ x4 C( x0 z- y+ O   (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H$ G- T! X/ T7 W# N
  (3)充分利用“变式”;+ G* n5 y: e5 u
  (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A5 q2 a" d+ U& c. n. v
  (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1 L+ b2 Q  K9 {2 t$ I/ F37思维品质的特性是什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 R+ M5 F) U9 |: ^   思维品质特性是:6 s! I% }: Q0 P4 @8 @- P
  (1)思维具有广阔性与深刻性;
$ N5 ]8 h5 D3 [7 s$ C   (2)思维具有独立性与批判性;" d. j8 i( o+ Q. p
  (3)思维具有灵活性与敏捷性。! O* a% P+ p% j7 [0 U+ @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C; t: \6 p7 b/ s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 G1 J; Y! D, K; b8 w6 C; y0 b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x0 v+ f* E) S1 k0 I8 _2 Q2 w1 W
  (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 F7 ?$ `, [6 {! N- x0 S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 L$ d& D/ ^7 t+ c& [- z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 W$ J  c: @" ?8 P38试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以及防止遗忘的方法。
/ m+ u0 o9 L9 `3 \; N0 [/ J" T   影响遗忘的因素有:
" L. y; l/ L* c6 s   (1)学习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3)识记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4)识记方法;(5)时间因素;(6)情绪和动机。# d; }* }) |! s# P, r
  防止遗忘的方法:
  E5 q3 }: |. B   (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7)掌握复习的量。3 Q. ^/ p; q" g( t' U: I
  [5 k6 h0 n( u! B# Q5 Z, Z
39结合实际,谈一谈教师怎样才能善于识别学生的情绪状况并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情绪。5 @9 n7 H: U0 V* ^7 ^' R9 e9 W
(1)教师只有明确了良好情绪的标准,才能正确识别和把握学生的情绪状况。良好的情绪有以下几条标准:. {* e" L/ {' t. a% N: D3 K* ~' L
①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②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 ③有良好情绪的学生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④良好的情绪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 L! \5 r# H6 P6 R- q   (2)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需要做到以下几& A9 x* S& e# S5 D
  ①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s+ G" E+ H% ^* ^) _$ g: N
  ②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U2 n% X. [( j7 H; d
  ③培养学生能够正确看待问题;7 I; X( E8 q9 T8 J; e8 j) y
  ④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3 \! F6 }6 V3 S8 c8 }   ⑤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 p1 Y' C- E2 x9 r) e9 c9 _40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s7 g0 F3 [2 [3 A- m- v" H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9 X7 v% \9 d/ ]( T/ l9 n8 J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Y+ V5 Y, [' E; V6 W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 P* ~; T+ }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 `, c9 E/ E$ x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 Z8 L& f9 Z9 B& R! k1 f# b( E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1 B5 K& k( ]$ J" r
41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q' Y" b$ {3 k4 N   (1)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兴趣的形成和表现上有很大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应对严重偏爱某一学科的学生给予正确引导,一方面使其在对某一门学科感兴趣的基础上培养起对其他学科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应以此为中心兴趣,指导学生在该领域涉猎更广泛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以此为自己的志趣,甚至是一生的事业。" g/ t. T6 \+ U/ L( ~
  (2)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几乎每个班级都有好学生和差学生。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必须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o) [. I& Y4 _% X+ O

7 |- t4 ]  ~% Z3 W) U0 V
) Y3 s: k0 K& J1 b4 E42论述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 _1 t' M+ O& }   (1)童年期。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学习开始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仍需以具体形象为支柱。儿童的自我意识增强,对自我有了一定评价。
( x  p9 a/ {" h( F. L   (2)少年期。少年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柱。思维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也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龄人间的交往和认同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 M3 m, \  }3 T4 R! T9 D   (3)青年初期。青年初期相当于高中时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这一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自我同一性建立,处理不好这时期的矛盾容易出现自我同一性混乱。+ b0 n) u0 j- f0 R( {& |) N
43试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 N; h4 n1 D& ]* j1 V(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7 K" z6 H( ~  `- a8 b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5 X$ d/ G9 e8 A6 [" Z1 R/ r( m6 U
  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g" {; o1 ~: y5 [% O% e: M  H- o1 ?
  ④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4 `1 h+ n; c- {
  ⑤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V5 F) J( @0 i( q2 j- ?" r% E! P0 q
  (2)班级授课制的不足4 w4 l* k( S+ E: G
  ①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
* \8 o4 ^: K# o   ②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班级授课制中,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应部分学生;
3 v+ T% m9 O* Y4 [   ③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
' d1 r, N5 X* H% M/ }+ V   ④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0 M: U; Y( \& ^& e6 z, `9 H    U" i: z) _6 _/ ], S
 
3 l) w% k( O# f% t5 p44联系教学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 Y: B  m- R" [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k% [( [! D$ w: y6 o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 Y$ c: f$ K0 K. O5 l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 C' b* Q. w- h& v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2 Q0 a/ Z; k  X0 ]# _+ f( }
45二十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有哪些?9 S2 N& M* i( O; o
  (1)教育的终身化;. z& o: G0 \( R& Q
  (2)教育的全民化;. `2 Z6 R' {: M+ a! z! N
  (3)教育的民主化;: g* o/ c4 q+ `6 e% i* M
  (4)教育的多元化;
$ z6 B# p. g8 O  N; h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 k( Y# B- ]5 }+ A5 g/ l   (6)教育全球化;
0 I6 P3 f' h2 l- P0 L9 A   (7)教育信息化;& @6 e6 M% v. y
  (8)教育具有科学性。
3 C7 N  }0 ?$ }0 q* ^* S$ E% j- c7 F
46教师通过哪些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g5 x! R# P/ O3 d. }! V: T; g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容忍、支持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②留给学生充分的选择余地。+ p/ X) I/ C$ n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 n( D9 Z- z/ _, S% l9 K  x" F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常用的方法有:①直觉思维训练;②头脑风暴法;③发散思维训练;④推测与假设训练;⑤自我设计训练。
1 A% P( W% x8 I2 r47试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w, F- L' V: Y% X
  (1)尊师爱生;
) M2 {, q2 R6 F7 F! Y* |1 T   (2)民主平等;
8 Y! A& i- {; \0 s6 N4 Z6 r   (3)教学相长;
3 W, E$ s  L/ U; R; z   (4)心理相容。- k0 D! L+ H5 X; q8 S' n" H
  14.试述活动中心论的优缺点。.9 ]! \2 S8 n- r/ _' v! Z7 J2 S) G
) l& A3 v( q$ W# D6 D$ y
48试述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Q! B- h0 x9 J! |+ U. {3 O2 D( }
  (1)教师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_: Q9 {; X& C
  (2)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
( N8 Y/ i# u/ }: `* }9 C   (3)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 P7 y0 O" f5 k49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4 E. n9 l2 t: z& l: w9 l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是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是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
+ `7 w3 @; S( n2 S) y; c   (2)正确运用变式。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2 Y5 y0 q  [" K8 `3 x. v1 s
  (3)科学地进行比较。通过同类比较,便于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从而找出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通过异类比较,有利于确切了解彼此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知识间的混淆与割裂,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 R% E& y  Z' X) V5 b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 D2 R5 H+ R: t  
: Q; q: T# H7 C; `- j50试述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x3 W" ?% V; r/ f* j  v$ f3 b- S
  第一,首先教师方面应该做到:
. Y; p: d$ A" |3 e! b3 J. ~   (1)了解和研究学生;! u4 A$ E/ k2 K( D6 K1 E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1 s" W+ }& K* }+ S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 A2 t8 R- w8 c& h0 X   (4)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V" {) [" p; z7 c6 y1 q
  (5)发扬教育民主;* |; p  G$ u) Z
  (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 W) R: a2 P, {  x   (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8 a! H% P! l" q   (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 Z5 [  e. F0 A$ F3 `* x   其次,学生方面应该做到:
6 @( o" r3 U( b8 s   (1)正确认识自己;: u4 {& {! Z, k4 r2 W, t
  (2)正确认识老师。
/ a" h- U  C% t   最后,其他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6 O0 U+ B- C, V$ W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
  u" `# @  |1 Z4 y2 z" O8 h   (2)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下健康地学习,这对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和价值。
# x/ [0 x: i( d% H) g  
; z8 H& f* \# \1 C+ p   优点:(1)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在课程设计与安排上满足了儿童的兴趣,有很大的灵活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N* @) N- c& o: ]6 y) H  L
  (2)强调实践活动,重视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去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f+ ~/ l' R; E- x$ j   (3)强调围绕现实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精心设计和组织课程,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1 u2 k' A- R+ e0 _% z% A( i% h
  局限性:过分夸大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与顺序,从而使课程设置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因此不能保证课程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只能使学生获得一些零碎片段的知识,不能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教育质量很难保证。因此,表面上看它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实质上却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另外,以儿童为中心,容易轻视教育的社会任务。
) a' d2 C( d/ G0 ^51论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 I* ^/ b2 p! t# R6 ?4 B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0 W5 T/ _. t7 h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8 z+ a* |4 G, d  E6 w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o: Z6 K/ Z+ \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 I* c5 O7 ^* r/ l' @# }& z, }4 ^. A+ ^: c, J# o
52试述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 I% J) G/ h5 h0 @& l7 T  T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  {' z" A7 D/ z: `
  这一类教学方法运用极为广泛,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四种。
: F0 i- H6 O$ d( R5 q' E( F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7 D, Z( ~  c! s2 @$ [* h+ G% n
  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直接性和真实性的特点,主要有演示法和参观法两种。/ x$ }: C" T; R7 F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 w( _8 ~1 B7 Q+ M- S* Q5 P) _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四种。8 v" g8 z( S* [$ `% e+ m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9 y) @5 {8 `+ F9 J9 y( ]/ d% r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主要是发现法。
6 Q6 @8 e: A6 ?1 X5 f' x6 r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W  d6 ~0 I$ e5 g5 Y" V7 r* ?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教学方法。
9 n4 Q* Z7 `5 r! \+ h/ g53试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 u2 I: p/ Q5 U/ k, E5 V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4 U/ F% K2 H, F5 B; i7 n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 T  e6 i5 G" u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H' v3 E  d# ], ~. f3 t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G) Z* l: E" H* }) C% G
54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L) \- S. y3 J' c9 T/ Z
  (1)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兴趣的形成和表现上有很大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应对严重偏爱某一学科的学生给予正确引导,一方面使其在对某一门学科感兴趣的基础上培养起对其他学科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应以此为中心兴趣,指导学生在该领域涉猎更广泛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以此为自己的志趣,甚至是一生的事业。" {( E) J3 C# K% G- [5 S3 R; c  {" ^0 t
  (2)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几乎每个班级都有好学生和差学生。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必须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1 q7 Y* y  A6 T- W# t9 k. m1 }+ i" y# |
55试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 Z! c; ]& p5 j& }9 r* m# @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 p0 k% L( |  S! g2 k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8 |& l& }. q4 T" J8 K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H+ A$ b# p  H* {8 v; Y' ]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 N7 V% I3 {- N, y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i" y) y& J7 f/ M" c8 L% T9 S
 
  D" X) m  u  Y% N' d0 i56试述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0 }, U- w# G8 Y$ |: G% S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首先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的安静;其次则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如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再次要考虑学生本身状态,如不易过度疲劳,讲课内容符合学生需要,引起学生无意注意。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一方面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目的越明确,注意越容易集中;另一方面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如课堂提问。同时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间接兴趣。: b' E- F1 ?( n6 h! L; v: u' q# G( ?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如上课之初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形成有意注意;讲授新的内容时,设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讲授重点难点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形成有意注意,等等。
# a. e2 g2 V- H; I9 c- o: c57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 g2 @! o& t' i. d8 q' N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3 X' r2 {; j, o( i. b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 n5 K8 ], @0 x* y+ H- h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2 p* j- c" z- [, U4 T, x1 V7 @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C2 T+ r4 K  @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t& J9 s' R7 L3 J, R   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如学习的坚韧性、独立性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应教会他们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
6 K/ S" x$ A8 W- O58试述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 [6 g$ z9 l3 V& O/ ]! V' j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
5 b1 l# }) O# `+ |! S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9 z. {* K( w/ I& {  N   (3)对材料进行精细的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8 K# \1 x4 D2 [6 i( P2 J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4 J' ^0 _3 K( X  L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 p' t$ p$ m5 K% e% [+ o, K( x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2 k. T$ p( r. ^# ~0 F6 d
59联系教学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 p5 Q/ ?- I
  创造性想象是学生目前和将来从事创造活动的心理条件。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需要做到五个方面。
: J* ^( c; c  Q" t# S8 W% M   (1)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手段和运用不同措施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改进表象的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 W% }- ^! {9 v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0 g* V9 D5 B+ I+ h2 C2 ^   (3)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想象并不是凭空产生,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除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储备为基础外,还需要大量的知识经验。4 Z( U! Q5 T- S( k9 y$ Q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绘画、手工、雕刻以及文艺演出等活动,都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2 N: j# j- J5 q8 n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积极的幻想对学生的想象活动具有直接推动作用。
: X/ v2 T% Q$ k" I 联系实际,论述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 H+ ~* }$ S8 F9 S- d   教学是引导学生获得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5 L8 N" P+ ~2 V; ^# }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1 j4 b. _2 o# S/ @2 R   (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4 X; p# r/ F$ r/ V0 M
  (3)充分利用“变式”;: ]9 n, Y- X- ~  R% K. B
  (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h  M( S4 {9 W4 Q; z9 A' g/ X+ y
  (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 I1 r* t: q4 \3 E3 W
  h1 g# b; r) L3 r4 ]7 B7 g60思维品质的特性是什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 {& [8 H& g  U 思维品质特性是:(1)思维具有广阔性与深刻性;(2)思维具有独立性与批判性;(3)思维具有灵活性与敏捷性。: |% L1 H5 Z% r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v( Q; ^( `! l1 G3 n( K1 ~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 Z/ B, K( g1 y  ]( y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 s1 f) T6 }( @& D: ?   (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 }8 @) _" w+ E0 [: [0 R; v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 f( A. S4 u/ f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 o' ~+ e4 g! Z% ^8 k61试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以及防止遗忘的方法。
" A! U! ]  s3 w6 m# s   影响遗忘的因素有:
2 \# Y) w1 n5 d   (1)学习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3)识记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4)识记方法;(5)时间因素;(6)情绪和动机。
, C  E( b  L7 k5 _. K 防止遗忘的方法:(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7)掌握复习的量。1 E, y% F3 r" K+ q8 {0 e
62结合实际,谈一谈教师怎样才能善于识别学生的情绪状况并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情绪。
  j9 x- k# Z' l6 l1)教师只有明确了良好情绪的标准,才能正确识别和把握学生的情绪状况。良好的情绪有以下几条标准:8 P0 x# P5 R7 Y6 Y4 i7 r$ g
①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1 M1 k4 j7 O  q( G2 V2 V, B②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③有良好情绪的学生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④良好的情绪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 ^0 V. C% i) I   (2)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6 Y& p$ S5 H9 N7 \   ①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Z& B% ?$ r% ?! u4 f( v: O  \9 B! t
  ②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Z, D1 S$ z6 W; s3 F, K  K4 `5 Q
  ③培养学生能够正确看待问题;
' ]& N# J4 w% o5 I: ~- T   ④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9 ?) x& m  e. x
  ⑤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Z9 w9 W. I9 i
63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4 w2 o! g2 P: q! {/ M1 f& y' ?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 C% I- t9 s! r& |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 a+ U1 Q& G' L" R5 j; B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0 K9 @& \9 m" V) e: J3 o) n* s6 ^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 L  U  m0 Z2 G& D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 K( l7 C- x0 V0 d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7 h5 Y' c1 }4 c  c0 c* ]
; i+ u. V( ]0 V4 P3 X" h, w
64教师通过哪些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 @) t+ @/ m  ^! L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容忍、支持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②留给学生充分的选择余地。
% X8 J2 l' x; Y, N, ]' `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 g. w: ?+ k" S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常用的方法有:①直觉思维训练;②头脑风暴法;③发散思维训练;④推测与假设训练;⑤自我设计训练。- S6 T9 }. m" ^  [3 i* U
65联系教学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8 H& p0 \- G. Z% {# L# q* K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2 ~: w" |" w. z. C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M! m- [+ J& r4 ~* w. {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 n* l2 C! t( ?4 z, Q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 n2 x7 J& b' W+ s66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9 b+ Q5 v. X0 L: q   答:(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8 k' W8 ?& M0 i- h4 z+ p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V% E9 V6 P2 n% `! Q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J" c; F5 V5 K$ R; `4 _
  (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评分

参与人数 2 +7 收起 理由
信阳考试中心 + 2 很给力!
admin + 5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圈友  发表于 2016-7-24 14:41:37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QQ|信阳人事考试网|联系我们|手机版|信阳考圈 ( 豫ICP备16002033号-1 )

GMT+8, 2024-4-27 08:42 , Processed in 0.13575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