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信阳考圈 返回首页

彭新一中的个人空间 http://q.xyrsks.com/?2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罗山欢迎您》——罗山县人文介绍

热度 1已有 929 次阅读2011-5-13 20:59 |个人分类:关于人文|

    罗山县地处豫南。北隔淮河与正阳、息县相望;东界竹竿河与光山、新县毗邻;南倚大别山与湖北接壤;西隔浉河与信阳相连。现有人口70万人。


    罗山历史悠久。1980年在莽张天湖发掘的商代古墓,出土了大批精美的文物,其中“天湖古酒”,被载入吉尼斯世界大全。可见,早在殷商时期,罗山一带就有高度发达的文明。东周初年,申(信阳)伯因拥立其外甥周平王有功,而被加封于谢。这个谢,根据旧县志舆图标注,在今高店乡境内的浉河与淮河的交汇处。《诗经.大雅.嵩高》详细地记述了周王加封申伯于谢,命召伯先往经营谢城,另一个大臣尹吉甫作诗为召伯送行的过程。也由此可知,罗山从一开始就与信阳密切相连。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国逐渐兴起,开始并吞江汉诸国。并于鲁庄公六年(公元前688年)灭申,罗山应在此时随之而归于楚国的版图。秦灭六国,划天下为36郡,罗山隶属南阳郡。汉时,置鄳县,属江夏郡,县址据旧志说在今灵山脚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而属义阳(信阳)郡,时而属江夏郡。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置罗山县,因县治南有小罗山--今小龙山,而得名。唐初一度改为南罗州,不久仍改为罗山县,属申州(信阳)。五代、宋、元都称罗山县,宋后属信阳军(或州)。明洪武七年,改罗山县属汝宁府。清沿明治,直到民国。民国十六年,改罗山县为四维县,据说是靳云鹏治罗,其兄名靳云鹗,鹏与鹗,都是鸟,鸟入于罗,不吉,乃将“羅”字拆开而为“四维”,次年,仍称罗山县至今。

     罗山山川秀丽。江淮河汉四大水系之一的淮河,流经罗山北境。发源于湖北大悟的竹竿河(《水经注》称“谷水”)和从信阳流经罗山的浉河成为罗山东西两边的界河。境内的小黄河(《水经注》称“瑟水”)、九龙何、子路河、养马河等皆由南向北蜿蜒汇入淮河。南部即是大别山的北麓,冈峦起伏,风光如画。与信阳交界处的灵山,海拔800余米,以林深、峰险、洞怪、石奇等特点称美于世。山下古刹灵山寺,始建于北魏,迄今已1500余年。山南九里关,古称“大隧”、“大胜关”,《吕氏春秋》云“天下九塞,此其一也”,与信阳的武胜关、湖北的平靖关合称“冥厄三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清时期,人们将罗山风景之尤佳者,取其八处,名为“罗山八景”,即:淮水春澜、黄河秋月、龙岗拥翠、子路河清、石门道险、龙潭灵迹、灵岫阴云、独山凌虚。历代文人墨客还为八景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题咏。


     罗山人物辈出。且不说孔子周游列国途径罗山,留下“子路问津”的千古佳话,且不说一代枭雄朱元璋曾到灵山降香,为灵山寺亲笔题写“圣寿禅寺”匾额,单罗山本土,就有无数可圈可点的人杰。如:三国时蜀相费祎、“二十四孝”里的“孟宗哭竹冬生笋”的孟宗、曾在龙山宴饮风吹落帽的东晋名士孟嘉(陶渊明的外祖父)、元末明初的大将李思齐、清代治水名臣黎世序和清末曾任云贵总督的丁振铎等,他们都在历史上,为自己,也为家乡,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罗山还是革命老区。铁铺乡何家冲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现在还有何氏祠、红二十五军军部等旧址供人瞻仰。灵山寺,李先念曾在此召开军事会议。县城北街的福音堂,是王震与国民党签订“罗山协议”的旧址。在革命战争时期,无数罗山儿女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浴血奋战,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新中国成立后,罗山这块古老的土地也随之获得了新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罗山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今的罗山,政治昌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罗山人民正在为建设和谐罗山而努力奋斗。(信阳考试网)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敏平平 2011-8-13 13:11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QQ|信阳人事考试网|联系我们|手机版|信阳考圈 ( 豫ICP备16002033号-1 )

GMT+8, 2024-5-18 12:05 , Processed in 0.02017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